一是政策性金融要围绕贫困助学、中小微企业发展、三农、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问题创新金融工具,打通金融资源配置最后一公里,提升各个市场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助力满足人民对人居环境改善、教育需求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美好生活向往。
广义信息是指人类接收的信息总和,也就是人类世界。[5] 资料重点引自《无量寿经》《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大悲心陀罗尼经》《阿弥陀经》《阿含经》《华严经》《大念处经》《坛经》《现观庄严论》《瑜伽师地论》 [6] 佛教认识的难点也是在"佛″的一个世界中求解世界的本原。
数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已经是心灵的抽象了。所以,我们把第三次文明定义为科学社会。[19] 从目前全球的状况来评估,国家这种形态已经成为人类福利与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大障碍。爱因斯坦并不是将某一具体的事物或概念绝对化,而是将相对性原理绝对化。从涵义广度讲,可以分为广义价值和狭义价值。
而以人的价值为主要标的数字货币市场是人类信息技术发现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人类只是在相对中,通过共识机制认识和把握世界。对主要债务国的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应给予客观评估和及时揭示,关注主要债务国债务偿还能力的变化,以维护债权国金融资产的安全。
第四,加大金融对绿色科技和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目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已趋于缓和,只有把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把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说成是导致世界经济不均衡以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完全是本末倒置。建立新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当务之急。
要创造一种盈利机制,把金融资本引向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科技上来。引导和改变国际资本流向,从主要进入发达国家变为主要进入发展中国家,就能为国际资本找到用武之地,提高资本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是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导致经济过度杠杆化说。这就使美国可以通过货币贬值向外国转移债务。这是全球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共同的历史责任。最后,建立相互竞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保持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根本途径。
除了要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还应当重建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近代以来,英国、美国都曾长期作为主要出口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债务规模为11.87万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3.4%,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很高的水平。预测未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可能是由美元、欧元、人民币组成的三足鼎立的货币体系,三者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相互融通,哪种货币出现风险,人们可抛售之。
可见,无论是危机之前或之后,美国政府大量举债只是对金融海啸能量的积累起到助推作用。这样一个头重脚轻的金融大厦,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崩塌。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信用成为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前,作为底部的次贷约两万亿美元。
从1971年到2010年,美元对黄金贬值约97.2%,给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关系全球金融安全的经济活动,国际金融机构和经济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跟踪监测、科学预测,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报告。危机过后,各国经济界都从不同角度对其成因进行总结。如果说美元贬值使美元资产拥有者的财富缩水是一个缓慢过程,那么,这次金融危机使一些美元证券资产瞬间化为乌有,说明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其金融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国界,关系着所有拥有美元资产的居民、企业和外国政府的切身利益。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衍生品达300万亿美元左右。
诚然,如果站在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的立场上,或从某一侧面来看,这些结论都有一定道理,但绝非这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一些后发展国家迅速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
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资金、技术,加快了经济发展,出口有了较快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的结果。其次,要打破信用评级的国际垄断,建立客观公正的国家信用评级体系。
概括起来,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三:一是发展中国家出口过多导致世界经济失衡说。1986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2005年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发达国家,2008年全球外债总额排名前15位的国家全部为发达国家。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前,国家信用被评为AAA的最高信用级别。第三,对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金融运行,应由国际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原有的评级标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对国家信用评级时着重私有化、经济自由化程度,把一国货币是否为国际储备货币、把政府借债能力以及人均GDP作为标准,奇怪地把债台高筑的国家的信用等级评得比纯债权国还要高。这次危机教给我们什么?它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吸取教训,寻求防范危机再次发生的正确途径,使世界经济走上安全发展之路,是后危机时代每一个关心经济全球化前景、关心世界经济未来的人都不能不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美国的高赤字率和高债务率没有引发通货膨胀,利率水平较低,得益于其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吸引了外国资金和廉价商品的流入。我们应当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安全发展为目标,扩大国际合作。
因此,对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金融运行进行国际监管就十分必要和顺理成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货币发行与黄金储备脱钩,美元成为依托美国国家信用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要鼓励和扩大有关科技开发和产品生产方面的国际合作,减少低水平重复投入,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更大的效益,使绿色科技造福于全人类。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人们终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
以竞争和优选机制促使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政府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家信用。二十一世纪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纪,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世纪。客观、公正地对各个国家及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定,是督促各国政府和企业提高债务偿还的信用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这种互利共赢的经济活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多个国家共同进步的历史趋势
2009年日本对华出口达1300多亿美元,而美国对华出口只有696亿美元。以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1354亿美元的机电产品为例,如果人民币升值10%,假定生产出口产品的这些跨国企业分摊人民币升值的50%成本,这些跨国企业一年利润将要减少约38亿美元。
最后,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2964亿美元商品,为美国进口厂商提供了约8892亿美元的收入。
如果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都统统视为"操纵"行为,那么就请这些聪明过人的议员们改写美国经济学教科书好了。笔者希望,这些压迫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美国议员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认真地反思自己,不要只顾给自己拉几张选票、顽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破坏国际经济秩序,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多做一些对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有益的事情。